2014年6月25日 星期三

百樣人極短篇 302 特殊考生

           百樣人極短篇 302 特殊考生               20110201初稿
  在台灣,以前讀大學要参加所謂的大學聯考,現在改成學測,意思還是一樣,也就是要参加學科能力測驗。20111月舉行的學測,有幾位特殊考生,引起關注。他們是:
  體重只有19公斤的脊髓性肌肉萎縮症患者謝名涵,全身及四肢無力萎縮,她從小就愛裝扮芭比娃娃。她說:「我想讀服裝設計科,設計自己喜愛的時尚服飾。」只是,她坐著電動輪椅,固定頭、頸部,靠著右手肘支撐在加大的桌上才能作答。謝媽媽說:「名涵連舉手、翻身都辦不到,晚上每兩點鐘就要幫她翻身一次,成長過程真是艱辛,但她從小都在一般學校上學,也都受到很好的照顧,希望她如願考上大學。」
  斗六高中畢業的林祐煌家中三姊弟,都罹患視網膜失養症,導致他在國三時視力忽然惡化而失明。他說:「病是我無法選擇的,但我可以選擇考上大學後就讀社工系。因為我一路走來得到許多人的幫助扶持,我也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幫助別人。」現在他的眼睛僅還保留一些光覺,上課和這次作答,都要靠點字書和點字機。
  肌肉萎縮的黃紹傑,每20分鐘就得抱起來翻身一次,不但要讓人抱進考場,還讓他的母親和老師陪伴在考場裡。他希望考上離家近的大學企管系。
  有閱讀障礙的陳冠宏,一段文字往往會漏看好幾個字,要看三、四遍才懂。因此,他申請放大考卷、答案卷的字體,配以口語錄音報稿,再用直尺墊在考卷上,才克服跳行問題,順利應試。他會拉二胡、彈鋼琴,希望考上音樂系就讀。
  【剖析】
  這四位考生真是太特殊了,不僅是他們的身體特殊,作答的方式特殊,最特殊的是,他們都想上大學,滿足求知之路;更特殊而難得的是,他們都樂觀開朗,勇於面對自己身體的「特殊」!他們知道選擇正確的路來走!

  他們的身體異於常人,卻比一些身體正常的人有更正常的心態,反而是一些身體正常的人卻缺少正常的心態。我想,正常不正常,全看自己如何選擇!

姊弟情

             姊弟情        20130721初稿20140517修飾
  民國一百零二年,大姊八十九,大他八歲,他八十一了。
  今年五月的某一天,他接到在廣東番禺的外甥打來的電話,說他大姊第三次跌跤後,現在臥病在床,生活已經不能自理,需要請人餵飯、翻身等。
  他問外甥一些話後,想了想,覺得自己現在的健康狀況,和想起初次與大姊見面的情景,就說他暫時不去探望大姊,以後再說吧!
  他五十六歲那年冬天因聲帶的病從教職退休,也跟家人聯絡上,才知道大姊在國共內戰時,不知何故,改嫁一個從廣東下鄉到海南的青年,現已一起回廣東老家了。他聯絡上外甥後,次年春天就急迫地從台灣到陌生的香港,單槍匹馬轉渡船到廣東蓮花港,再乘車到番禺石基,和因戰亂離別四十幾年後的大姊重逢!乍見七十四歲的大姊,宛如見到母親的慈顏,他不禁眼裡泛淚,只是忍住。
  現在回想,他早年對大姊根本沒有甚麼印象,他幼小時下田捉菜蟲、割稻、拔花生、放牛、在水溝裡洗番薯洗花生或跟弟妹玩耍、說笑,都沒有大姊的身影。
  倒是記得大姊出嫁那天,門前有一堆人,好像還有轎子或什麼擔子,只見大姊和母親相擁而泣。現在回想,也許是「哭嫁」的風俗吧。至於別的事,他都忘了。他又想,如果大姊是二十歲出嫁,他也有十二歲了,卻是懞懞懂懂,不知世事!
  國共內戰,一家失散,音訊全無!他十七歲逃難離家,十八歲從海南榆林港隨軍來台,初到一個月,他夜夜夢回海南老家,夜夜在夢中驚醒,枕頭常是淚痕一片。歲月不饒人,如今他已是八十一歲,當爺爺了。
  他記得初次與大姊在番禺重逢,姊弟不知該說些甚麼,只記得姊夫、大姊的兒媳和孫子全家十幾口,熱熱鬧鬧聚餐,真是難得的離亂後重聚!餐後,提到他明天一早就回台灣時,大姊聽了突然昏倒,嚇得大家手忙腳亂,幸好一會兒就甦醒。
  次年,他回到離別四十二年的海南老家,大姊的長子帶著媳婦來了,還有他的妹婿等都來了。他不見大姊出現,竟然向前伏在大姊長子的肩頭落淚。才知道大姊不堪舟車勞累而未成行。於是,次年他第二次去番禺探望大姊。這次,連住在佛山的大妹長女一家和住在珠海當護士的大妹二女一家都來了,聚餐時連開三桌,老老少少,男男女女,有說有笑,共享太平年,一團和樂。
  誰知大姊一聽他明天就要返台,又是昏倒。大妹當護士的女兒立刻採取急救,隨即護送當地醫院。醫院就在附近,他跟著去,等到大姊情緒平靜後才離開。
  第三次他再去探望大姊,要離開返台時,小心翼翼地跟大姊說,他年年都可以來,請大姊放心,大姊才不再昏倒。以後,他幾乎兩三年就去探望大姊,或去汕頭探望小他五歲的小妹,或回老家與小他六歲的弟弟一家團聚,算是撫慰多年的思鄉情懷。他想,現在若與病中的大姊見面,不知大姊會有激烈反應否?
  今年二月,農歷年春節前,他攜長子帶男女二孫,首次返鄉,五天後,兒孫先回台,他留下回味過春節的兒時情景。這時,他感覺自己已經不能蹲著上大號,只得拿個小凳子放在旁邊,讓半個臀部靠著凳子,才能勉強坐下又勉強站起。
  要是再去探望大姊,不能像往年一樣住在小妹的兒子那裡,因為馬桶是蹲式。他想到可以住旅館,但想到從台灣坐飛機到澳門,路上無數次的趕車轉車,出關後又是趕車轉車,突然覺得好厭煩!好勞累!為什麼七十幾歲時都毫無感覺,一到八十,再衝破八十大關,體重只增加五公斤,就走不動了,上下樓梯,一階要走兩步;身高縮短了三公分多後,天涯唯我獨行的衝勁沒了!
  他又想到,現在的生活習慣也是一種負擔。一天照三餐吃藥吃補品,睡前還要吃攝護腺的藥,更厭煩的是三餐後都要坐坐馬桶,夜裡常常起身小解三、四次。這樣的生活習慣,出門怎能適應?怎能去探望大姊!
  有一天,他向也是八十九歲的老同事,提到想去廣東探望大姊的難處時,老同事說應該去,親骨肉嘛!他心裡一驚,是呀!骨肉之親,亂世重逢,應該排除萬難去!去看大姊!他聽到自己內心的呼喚,只是另一個聲音問:能嗎?於是,這兩個聲音日夜都響在他心裡,使他掙扎在應去與不能去的困境中,難得平靜。
  他想起以前自己寫過「人生三解」為題的文章,三解指:瞭解、誤解、諒解。三解有難易之分,人與人之間,瞭解難,誤解易、諒解最難。現在,他從探望大姊這件事,想到「人生三做」這題目,三做指:應做、想做、能做。
  大姊臥病在床,應該去探望(應做),他也想去探望(想做),可是,他想到自己的狀況,好像困難重重,以致不能去探望(不能做),正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呢!奈何!奈何!人生許多事不都是這樣嗎?要做就請及時吧!
  他和大姊在生活上根本沒有交集,好像也就欠缺情分,只是,骨肉之情,卻是分不開,切不斷的,尤其是亂世重逢之後,誰能放過互相探望的時光呢!他又想。
 

(刊於民國103618日的中華副刊)

敲開作文五道門

           敲開作文五道門  10361日刊於684期中國語文月刊
  「扣扣扣我要學會作文!」
  「請敲開第一道門。」敲開第一道門,寫著: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作文難為無感下筆。看到題目就有所感所悟,才能學會作文。像家這題目,所感是:有家真好、無家真可憐;所悟是:要愛護家。也就是家這題目的意義,於是有了開
  「凡事起頭難,凡事我都有感想,但要怎樣把感想寫出來呢?」
  「請敲第二道門。」第二道門寫著:有了頭,就要有(內容)。請人吃飯是頭:主題,但不能只請人吃一碗飯,還要有幾道菜。也就是說有了開頭的主題,就要把開頭的感想事實分開幾小段來寫。平時多觀察多體會生活,就是儲備作文的材料,再學會分開來寫,並運用以下的寫法,就能寫出充實的內容。
  充實內容的寫法,除了學會分項分類外,還可以從課本上學習:描述、描寫、形狀、聲音、動作、顏色、神態、氣氛、節奏、比擬、比較、正反、想像、創見、真情、中外古今、聯想、編故事等作文方法來寫。最重要的是要:多寫事實
  敲開第三道門寫著:順著寫出充實的內容後,結時要再更進一步提高,寫出自己對題目所領悟的意義。如:希望人人的家變得更好更幸福。結尾的方法大多數都含有「希望」的意思,讀課文或文章時請用心找出希望的同義詞。
  敲開第四道門寫著:你看到題目,有了很好的感想,也想出幾點內容,知道怎樣結尾了,好像是可以動筆開始寫了。慢著,這時你要想的是,你這篇作文是要寫給看的。知道為誰而寫,才會寫出有感情的文章。跟同學、好友與跟父母或老師說話,內容和口氣就不一樣,作文的對象不同,就要選用不同的材料和語氣來寫。話是說給人聽的,文章是寫給人看的,人愛聽愛看才有意義。
  最後敲開第五道門寫著:選好了寫給誰看的對象還不夠,更要進一步問:寫給他看的目的是什麼,也就是寫這篇作文的意義:是跟人分享心得或是說服他、讓他明白、感動他等。做事要有目的才有效果,作文要讓人共鳴,發揮作用才好。
  敲開了作文五道門,你學會了下筆前,先要選出為誰而寫的對象和為何而寫的目的;學會了以感想或看法來開頭;學會了把內容分開來寫;學會了結尾寫出希望來呼應,你就是學會了作文的基本方法了,想要寫得更巧妙,就要多寫喔!
  有人問:怎樣才會對題目都有感想呢?只要對題目多問幾次,像家這題目,問什麼是家?為什麼家很重要?怎樣的家庭才是好家庭?也就是日常生活中所做的、看的、聽的,都問什麼、為什麼、怎樣。就會有感想。如果,題目已經有感想了,像:可愛的家。可愛就是感想,內容就要寫出家的可愛和意義才更好。
  希望來結尾,是最容易的結尾法,但卻呆板一點,請用心觀摩課文等文章的結尾是否都含有希望的意思,卻不寫希望二字,而用了什麼詞句來代替了希望呢?像結尾時寫出怎樣做的好處,就是希望明白道理後就要去做,才能得到好處。
  敲開了作文五道門,是不是就會寫作文了呢?是。但要寫好作文,還要多看文章多體會生活多觀摩作法,寫完一篇文章後,要再看幾遍,改正錯別字,修飾詞句,直到自己覺得自己對題目想表達的意義,都完全表達了,就可以交卷了。

  

2014年6月18日 星期三

百樣人極短篇 301 媳婦變一個人

          百樣人極短篇 301 媳婦變一個人            20110201初稿
  「我媳婦變一個人了!」張太太大聲對鄰居的李太太說。
  「妳媳婦會變魔術?」李太太故意問。
  「上個月,我媳婦跑回娘家,我兒子說是被他罵的。罵她見了人都不打招呼,家人好像都是路人,整天窩在樓上,樓下也不幫忙打掃,好像客廳她都沒走過。」
太太把自己對媳婦的不滿又說了一次。
  「媳婦跑了,你兒子不去帶她,她會自己回來,那很好呀!」李太太說。
  「是被親家婆罵回來的。」張太太說:「回來見到我,陪著笑臉向我打招呼,馬上拿起掃帚打掃客廳。不是變了一個人嗎?」
  「我看,不是被她媽媽罵回來的,恐怕是想你兒子吧!」李太太笑說。
  「誰知道。」張太太接著說:「回來就好!」
  【剖析】
  這媳婦能夠做一百八十度的轉變,不知道是什麼偉大的力量讓她改變了?
  是母親罵醒了她?還是想念丈夫?或是…..?她改變了,她自己一定鬆了一口氣,能輕鬆面對家人了;家人感受到她的改變,也輕鬆對待她了。這就叫做雙贏吧!如果她堅持不改,她僵持住,全家的氣氛也必僵住,像凝結的空氣,令人呼吸困難,快樂不起來!可見,一個人的改變,影響力有多大啊!

  改變帶來快樂,不改變要承受痛苦。聰明的人,當然選擇改變啦!

姊弟情

             姊弟情        20130721初稿20140517修飾
  民國一百零二年,大姊八十九,大他八歲,他八十一了。
  今年五月的某一天,他接到在廣東番禺的外甥打來的電話,說他大姊第三次跌跤後,現在臥病在床,生活已經不能自理,需要請人餵飯、翻身等。
  他問外甥一些話後,想了想,覺得自己現在的健康狀況,和想起初次與大姊見面的情景,就說他暫時不去探望大姊,以後再說吧!
  他五十六歲那年冬天因聲帶的病從教職退休,也跟家人聯絡上,才知道大姊在國共內戰時,不知何故,改嫁一個從廣東下鄉到海南的青年,現已一起回廣東老家了。他聯絡上外甥後,次年春天就急迫地從台灣到陌生的香港,單槍匹馬轉渡船到廣東蓮花港,再乘車到番禺石基,和因戰亂離別四十幾年後的大姊重逢!乍見七十四歲的大姊,宛如見到母親的慈顏,他不禁眼裡泛淚,只是忍住。
  現在回想,他早年對大姊根本沒有甚麼印象,他幼小時下田捉菜蟲、割稻、拔花生、放牛、在水溝裡洗番薯洗花生或跟弟妹玩耍、說笑,都沒有大姊的身影。
  倒是記得大姊出嫁那天,門前有一堆人,好像還有轎子或什麼擔子,只見大姊和母親相擁而泣。現在回想,也許是「哭嫁」的風俗吧。至於別的事,他都忘了。他又想,如果大姊是二十歲出嫁,他也有十二歲了,卻是懞懞懂懂,不知世事!
  國共內戰,一家失散,音訊全無!他十七歲逃難離家,十八歲從海南榆林港隨軍來台,初到一個月,他夜夜夢回海南老家,夜夜在夢中驚醒,枕頭常是淚痕一片。歲月不饒人,如今他已是八十一歲,當爺爺了。
  他記得初次與大姊在番禺重逢,姊弟不知該說些甚麼,只記得姊夫、大姊的兒媳和孫子全家十幾口,熱熱鬧鬧聚餐,真是難得的離亂後重聚!餐後,提到他明天一早就回台灣時,大姊聽了突然昏倒,嚇得大家手忙腳亂,幸好一會兒就甦醒。
  次年,他回到離別四十二年的海南老家,大姊的長子帶著媳婦來了,還有他的妹婿等都來了。他不見大姊出現,竟然向前伏在大姊長子的肩頭落淚。才知道大姊不堪舟車勞累而未成行。於是,次年他第二次去番禺探望大姊。這次,連住在佛山的大妹長女一家和住在珠海當護士的大妹二女一家都來了,聚餐時連開三桌,老老少少,男男女女,有說有笑,共享太平年,一團和樂。
  誰知大姊一聽他明天就要返台,又是昏倒。大妹當護士的女兒立刻採取急救,隨即護送當地醫院。醫院就在附近,他跟著去,等到大姊情緒平靜後才離開。
  第三次他再去探望大姊,要離開返台時,小心翼翼地跟大姊說,他年年都可以來,請大姊放心,大姊才不再昏倒。以後,他幾乎兩三年就去探望大姊,或去汕頭探望小他五歲的小妹,或回老家與小他六歲的弟弟一家團聚,算是撫慰多年的思鄉情懷。他想,現在若與病中的大姊見面,不知大姊會有激烈反應否?
  今年二月,農歷年春節前,他攜長子帶男女二孫,首次返鄉,五天後,兒孫先回台,他留下回味過春節的兒時情景。這時,他感覺自己已經不能蹲著上大號,只得拿個小凳子放在旁邊,讓半個臀部靠著凳子,才能勉強坐下又勉強站起。
  要是再去探望大姊,不能像往年一樣住在小妹的兒子那裡,因為馬桶是蹲式。他想到可以住旅館,但想到從台灣坐飛機到澳門,路上無數次的趕車轉車,出關後又是趕車轉車,突然覺得好厭煩!好勞累!為什麼七十幾歲時都毫無感覺,一到八十,再衝破八十大關,體重只增加五公斤,就走不動了,上下樓梯,一階要走兩步;身高縮短了三公分多後,天涯唯我獨行的衝勁沒了!
  他又想到,現在的生活習慣也是一種負擔。一天照三餐吃藥吃補品,睡前還要吃攝護腺的藥,更厭煩的是三餐後都要坐坐馬桶,夜裡常常起身小解三、四次。這樣的生活習慣,出門怎能適應?怎能去探望大姊!
  有一天,他向也是八十九歲的老同事,提到想去廣東探望大姊的難處時,老同事說應該去,親骨肉嘛!他心裡一驚,是呀!骨肉之親,亂世重逢,應該排除萬難去!去看大姊!他聽到自己內心的呼喚,只是另一個聲音問:能嗎?於是,這兩個聲音日夜都響在他心裡,使他掙扎在應去與不能去的困境中,難得平靜。
  他想起以前自己寫過「人生三解」為題的文章,三解指:瞭解、誤解、諒解。三解有難易之分,人與人之間,瞭解難,誤解易、諒解最難。現在,他從探望大姊這件事,想到「人生三做」這題目,三做指:應做、想做、能做。
  大姊臥病在床,應該去探望(應做),他也想去探望(想做),可是,他想到自己的狀況,好像困難重重,以致不能去探望(不能做),正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呢!奈何!奈何!人生許多事不都是這樣嗎?要做就請及時吧!
  他和大姊在生活上根本沒有交集,好像也就欠缺情分,只是,骨肉之情,卻是分不開,切不斷的,尤其是亂世重逢之後,誰能放過互相探望的時光呢!他又想。
 

(刊於民國103618日的中華副刊)

2014年6月11日 星期三

師生相會在佳里

         師生相會在佳里              20140414初稿
  星期日早晨,天晴。
  老師跨出光復路的家門,轉身向南走。
  學生看到老師的背影,疾步走近,喊聲:「老師,我做阿嬤了!」
  老師轉身,停止腳步,笑著說:「好家在,老師嘛做阿公了,不輸妳喔。」
  原來師生今天重逢已是三十多年後了,老師已年破八十,學生已過五十歲。
  學生:老師要散步嗎?
  老師:妳呢?
  學生:好久沒去果菜市場了,想去看看。
  老師:我也好久沒去了。
  於是,師生邊走邊談,看到路邊幾處新建的樓房,都同聲說:「佳里這幾年真發達,四周蓋了不少樓房!聽說人口也增加了。」
  老師:民國六十幾年的時候,我家門前的光復路,還是石子路,排水溝也沒有,一下大雨,泥濘難行。那時,光復路上只在愛明橋北邊一點,停了一輛塭主的卡車,不像現在,車路變成了車庫,兩旁都是汽機車。
  學生:那時候,我排路隊上小學,現在都是父母接送,時代真是變很大,佳里也變美了!
  這時,師生已從果菜市場回轉到劍橋幼兒園前,就一起步上公園大道,走在彩色地磚小徑上。才走幾公尺,右手旁就有兩排椅子,可供歇憩,還可欣賞身邊的花木,若想認識花木的來歷,可站過去看揭示牌的說明,增長知識。
  老師:這幾年建設的公園大道一直延伸到中山公園,沿途兩旁種植各種花木,樹木已成蔭,花朵四時綻放,花香花色,真是賞心悅目!是我早晚必到的勝地!
  學生:老師,您看,剛走過一塊石頭,這裡又豎起四塊,形狀真好看,刻著公雞等動物,還有英文標示,地磚上還有雕塑,雕著有圖有文的五首台灣童謠呢!
  老師:天黑黑欲下雨……
  師生看著童謠,旁邊也設有靠背的椅子,花圃裡不知名的花,爭奇鬥豔,讓人不禁走去看揭示牌,想知道花名的來歷。
  師生繼續向前走,通過復興路的紅綠燈,兒童遊戲區就在眼前,一大早,沒有小朋友騎木馬、玩翹翹板、溜滑梯的身影,但黃昏或假日的嘻笑聲還震盪在空氣中,卻是一曲親子溫馨的樂章,洋溢著旺盛的生命力。
  老師:每次看到孩子們的矯健身手,聽著孩子的天真笑語,讓我忘了老之已至。
  學生:老師看起來至少比實際年輕十歲。
  老師:妳真會說話!
  學生:老師教的嘛。
  師生說說笑笑,走到前面小涼亭坐下。
  學生:老師回過故鄉海南島嗎?現在海南島不錯吧?
  老師:回去很多次了,鄉下人家生活還是很苦,發達的只是遊樂區,像三亞就很繁榮。我十八歲來台灣,現在能夠回去倒是撫慰了鄉愁。只是跟妳從將軍鄉搬來佳里一樣,在這裡結婚生子抱孫,習慣了這裡的生活,他鄉已是故鄉了。
  學生:我覺得佳里比將軍好,離開將軍我都沒有一點思鄉的愁苦。
  老師:那是妳是沒有嫁出莊,我某是沒有嫁出門呢。
  學生:師母?
  老師:我現在住的地方,原來就是我丈姆的土地,我丈人早逝,我結婚時,內弟才讀初中,丈姆靠打工維持生計。
  學生:老師的丈姆把土地分給師母嗎?
  老師:民國五十一年我從七股某小學調到佳里某小學任教,次年初結婚,在佳里租屋而居,前後搬家四次,後來丈姆的竹籠仔屋不能住了,我才出資在丈姆的土地上建了磚造平房,一起居住,並幫助內弟從初中到大學的學費。內弟後來考上書記官,有了工作,就把一百坪土地過戶給我某,算是償還助學建屋等費用吧。我才開始蓋樓,搬出來居住到現在,已經五十幾年了。
  學生:老師真會存錢!
  老師:出外人,不存錢,要向誰借?那時,月薪才八百多,我兼賺稿費,老婆兼加工,開源節流,日子倒過得自在。我內弟升到次長級的高官,已申請退休中!
  學生:老師為國育才,大功一筆!
  老師:妳什麼時候學會稱讚了?
  學生:老師以前教的啊!老師說過,隨時稱讚人,人際關係才會好,才快樂!
  老師:好學生,好阿嬤!
  老師時說台語時說國語,師生說著笑著,已走到單槓雙槓區,有人拉拉單槓,又伸腿去橫桿上來回按摩,據說有活血健身的作用。再往前走,又是一座長方形涼亭,有人扶著椅背,左右擺動雙腳,據說對膀胱有好處。
  再過去是一座六角形的大涼亭,一到下午,總是坐滿了阿公阿婆,高談闊論,引人注目。大涼亭過去就是:涼亭體健區,上方的樹枝如蓋,替漫步機等七項健身器具遮陽,早晚總是吸引老老少少爭著利用,好一幅要活就要動的景象。
  師生走到涼亭體健區,又有人向老師打招呼。
  學生:剛才一路上都有人跟老師打招呼,老師認識的人真多!
  老師:這些人都是早晚在公園大道認識的,打個招呼,心情都愉快,很好啊!我在佳里當了二十幾年老師,教過的學生超過千人,卻很少在路上遇到學生,不知道學生都到哪裡去打拚了。真盼望能像今天一樣有機緣與學生相會在佳里!
  學生:一定有的,我遇到的同學也很想念老師,常常談起老師。我家就在右手邊第五間,老師有閒來坐。
  老師:謝謝!我還要向前走,希望走在公園大道的綠蔭長廊上,看看會不會再與學生相會!
  師生就在新生路的紅綠燈前揮手再見,綠燈一亮,學生看著老師的身影在綠樹下漸行漸遠,心中默默地祝福老師快樂康健!又想,這公園大道的綠蔭長廊,真是居民的福氣,有這樣可以散步談天健體的好所在,我要帶孫子常來!

  

百樣人極短篇 300 一個家兩個國

       百樣人極短篇 300 一個家兩個國           20110131初稿
  12歲移民加拿大,17歲回台参加歌唱比賽而踏入演藝圈,經多年努力,從小咖歌手,熬到今日小天后的地位,真是嚐了不少酸甜苦辣的滋味,不料,到29歲這年,卻接二連三爆出家醜,使她承受莫大壓力。她是藝人張韶涵。
  記者拍到張韶涵的父親去申請每月4000元的低收入補助,因張韶涵的高收入而被拒,才爆出張韶涵不孝的新聞。但張韶涵隨即抖出母親將她多年收入的將近億元淘空,還要求每月100萬元的生活費。張母不甘示弱,公布清冊來反駁。連張韶涵的舅舅、外婆也出面,指責她不盡孝道,未曾拿錢給父母。
  張韶涵的友人就透露,她的父母因感情不睦已離婚,張韶涵姐妹和弟弟,常遭家暴,弟妹也支持張韶涵現在的態度。一家變兩國了。
  【剖析】
  真是清官難斷家務事!這一個家兩個國的家務事更是難斷了。
  父母與子女鬧成這樣,我想雙方的心一定受到大大的創痛吧?到底是誰傷了誰呢?傷痕不能撫平消失嗎?而是越傷越大呢?

  父母所爭的只是為了錢嗎?子女所爭的又是什麼呢?我看,張韶涵的父母既會離婚,對子女的照料恐怕就有不周了;有能力移民加拿大,怎麼沒有能力維持一家的幸福呢?錢真的主宰了一切嗎?唉!高收入的張韶涵要怎樣自處才快樂呢?.

2014年6月4日 星期三

做個快樂的父母

        做個快樂的父母                         20110215初稿
  誰不希望自己是快樂的父母呢?只是天下快樂的父母有多少?兩個問題的答案,前者肯定中帶著疑問,後者疑問中期盼肯定,這正是人生的可塑吧!
  我們既然期待做個快樂的父母,父母先要認識自己與孩子的關係,不是對抗的而是可溝通的;要在維持親情中講理,避免強硬講理而傷了親情。要收穫做個快樂父母的果實,就要靠父母付出心力去經營了。我想,父母不主觀也是條件之一。
  愛子女是父母的本性,只是,世間常有愛之適害之的事發生,常因父母太強勢而造成!要對子女付出有益的愛,這是做個快樂父母首先要釐清的觀念,觀念影響態度,態度支配父母對子女的行為,也決定了父母的苦樂。所以,父母對子女愛的付出要一致,孩子才不會無所適從,而使父母一方不悅,造成全家不快樂。愛的付出,真像烹飪時的調味一樣,要從經驗中不斷學習、調適啊!
  有一個觀念,我想是做個快樂父母,首先要建立並時時刻刻警惕在心的,那就是要謹記孩子是個生命體,可貴的生命體,必須尊重愛護並給予幫助的生命體。尊重他的成長過程,欣賞他的喜惡變化,愛護他的幼弱,幫助他的不足。既不揠苗助長,也不失控傷害。傾聽孩子的心聲,尊重孩子是做個快樂父母的第一守則。
  父母能夠尊重孩子的成長發展,是源於對人性為善的信念,這也是人的本性。只是這善的本性大樹,因環境影響會不自覺的長出雜枝亂葉,修剪時就會使成長中的幼小生命受阻,而引起孩子的抗拒,更引起父母的不悅。但要做個快樂的父母必須放下父母主觀的意識,學會欣賞孩子,欣賞孩子成長中的各種現象,隨著孩子成長的步調,調整父母的教導方法,不作批判,但要帶著喜悅的心去認識孩子何以表現這些行為,善的就增強,不善的就要探究原因再設法導正,激發孩子主動學習的熱情,才能享教導有方之樂。其實,孩子是父母的鏡子,父母要從孩子的行為表現中,反省自己,修正自己,使自己成為快樂的父母。
  人一出生,就開始接受環境的影響,做個快樂的父母,要為孩子佈置一個適合孩子快樂成長的環境,親子才能享雙贏的快樂!怎樣的環境才適合孩子的成長呢?這要靠父母的觀察力,覺察孩子成長的需求,能夠滿足他的隨性發展,使他每一階段的成長都得到適量的刺激與滿足。換句話說,環境的佈置以能滿足並啟發孩子的好奇為指標,以儲備他更大的成長能量。要佈置適合孩子成長的環境,以滿足孩子的成長需求,有個先決條件,就是父母要了解自己的孩子,願意聽他把話說完,清楚了解他的心意;避免趕潮流,怕輸在起跑點而亂了步調,這也學那也學,或買了一堆套書,孩子卻沒有看完幾本。花錢也許事小,浪費孩子的黃金時間或壓抑孩子的學習興趣,使他喪失學習的主動力,才是最大的損失!
  所以,怎樣從觀察中了解孩子,怎樣因材施教,幫助孩子成長,讓他自主地做他最好的自己,才是父母給他最好的禮物!也是父母最大的快樂!
  總之,要做個快樂的父母,流程是:愛孩子;欣賞孩子;尊重孩子:給他自我成長的空間;了解孩子;幫助孩子。每一流程都有細微的小節要完成,都考驗著父母的細心、耐心與智慧,而父母付出心力的報酬,就是快樂!意未盡!

  

做個快樂教師

        做個快樂教師                         20100711初稿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孟子的第「三樂」。幽默大師林語堂先生喪女,夫人終日愁苦,問:「我們活著做什麼?」大師回答:「活著就要快樂。」我們活著不快樂,尚待何時?做個教師,「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得「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材」而教之,當然要做個快樂教師了。
  「我教的不是英才,我怎能快樂?」「現在的學生難管教啊!」這是教師不快樂的魔障,關鍵在教師。教師要快樂,一、要接受學生。因為教師像不能選擇父母一樣也不能選擇學生,不能認為不是「英才」就不教。二、要認識學生。像木雕師認識什麼材料可以雕成什麼作品一樣認識學生,然後因材施教。三、要對學生一視同仁,欣賞每一個學生,甚至所謂缺點。這是做個快樂教師的基本心態,有此心態還不夠,更要讓心態成為具體的行動,才是快樂的教師。
  有本由天下文化出版的「讓天賦自由」書中,第八章辨認生命中的良師寫著:「良師在你的生命裡占據特殊地位,對你有個人的意義,幫你開啟一扇扇的門,並且直接参與你的人生旅程,告訴你下一步可以踩在什麼地方,鼓勵你勇往直前。」這樣的良師,當然是快樂的教師。
  教師怎樣在學生的生命裡占據特殊地位呢?我想,良師可以為學生「開啟一扇扇的門」,也就是能因材施教,而影響了學生的「人生旅程」,甚至能告訴學生「下一步可以踩在什麼地方,」永遠鼓勵著學生「勇往直前」。良師所以對學生有這樣的影響力,這章指出,良師常能為學生提供以下四種功能。第一種功能是「識別」,就是能夠識別學生潛在熱情或喜悅的火花,可以了解每個人的才能與熱情,究竟是屬於哪個範疇裡的哪個特定領域。我想,快樂的教師,都要具有「識別」學生的功能,真正能夠認識學生,才能教好學生,做個快樂的教師。現在,教師被分數蒙著眼睛般,只以「分數」來「識別」學生,常是苦多於樂,令人不捨!
  第二個功能是「鼓勵」,就是不允許學生沉溺於自我懷疑,或以為自己的夢想遙不可及。老師總是在一旁提醒,讓學生了解自己原有的能力,也知道只要繼續努力,必能有所成就。我想,能識別學生的潛在能力,才能對學生提出有效的鼓勵,使學生有所成就,也就是教師的快樂。可惜,多少教師能給學生這樣的鼓勵而讓學生對自己有信心呢?學生最難忘的老師,是就他的優點給予鼓勵的老師。
  第三個功能是「輔助」,是指良師可以提供建議與技巧,幫學生鋪路,甚至學生短暫踉蹌也無妨,因為良師就在一旁幫助學生從錯誤中學習,並重整旗鼓,如此一路引導學生走向天命、發展潛能。我想,教師能這樣輔助學生,當然是最快樂了。只是,多少教師能這樣用心輔助學生呢?
  第四個功能是「督促」,是指積極的良師可以督促學生超越自己預設的限制,不僅不允許學生屈服在自我的懷疑之下,更不允許學生不發揮潛力的極限,絕不能只是把「過關」當成目標。我想,人都有惰性,教師能督促學生衝散惰性,使學生發揮無限的潛能,那是最樂的教師了。
  我想,教師先要做到識別,成為學生的「知己、知音、伯樂」後,才更能增強鼓勵、輔助、督促的功能。於是,看著、陪著學生的成長、成就,當然是最快樂的教師了,退休的教師都曾這樣沉醉回憶在當年的快樂中。
  「讓天賦自由」第11學校的好成績不等於人生的好成績中指出,教育體系其實並不需要改革,它們需要的是轉型。轉型的關鍵也不是追求一致性,而是適應個別需求,發現每個孩子的個人天賦。我們營造的教育環境必須讓孩子產生學習欲望,並自然地發現自己真正的熱情。
  我想,「學校的好成績不等於人生的好成績」,這裡所指的「好成績」是指「高分數」吧!「好人生」又指什麼呢?但不能為了追求「一致性」而忽視「適應個體需求」,教師在現實的教育大環境下,所能盡力的就是「營造的教育環境必須讓孩子產生學習欲望」,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也必獲得莫大的教學快樂!只是,營造的教育環境,必須讓孩子產生學習欲望,談何容易啊!現在卻是用分數來扼殺了學生的學習欲望,令人無奈!不過,讓學生產生學習欲望,才能激發學的潛能,教師也才能感受學生的成長,而獲得共同的快樂。我想,一個快樂的教師不但是洋溢著教學熱情,而且也必須激起學生的求知慾。
  有位退休二十幾年的教師三四十年前教過的學生,還認得他,不躲避他而是熱切地跟他打招呼;有的還跟他提起往事,說老師怎樣稱讚他,或背出當年老師寫的作文評語,更有的把家裡生產的蔬果等往老師家裡送等等。所以,他是個快樂的教師。他看過「讓天賦自由」中的「良師」,覺得自己還不夠良師的標準,但自己是快樂的,如果再回校去教學,不會認為「學生難教」。他做到的是:笑臉對學生,對學生一視同仁;當班導師時,一周內完成全班個別談話,必要時也做家訪,瞭解學生的成長背景,甚至能夠觸及學生的心靈,而為學生所信賴。這樣,以「情感」來帶領學生,學生樂於親近老師,才樂於接受教誨。
  如果來生再當教師,他希望做到更要尊重學生,多關愛學生,信任學生,發掘學生的好並常稱讚多鼓勵,以了解、諒解、溝通代替壓制、責備、命令,使師生關係無隔閡而親如家人,情感能順暢交流而起共鳴,其樂融融。
  他認為要用心「班級經營」,使班級成為生命共同體,善用團體制約與互助的力量,建立班級學習目標及個人學習目標,促使個別學生進步,使班級形成優良班風,提升榮譽感與責任心以及同理心,以創造師生共享成長成果的快樂!
  在教學過程中,他希望把學習的主動權交回學生手上,讓學生把天生的好奇心找回來,由學生自己主控所有的學習活動。這話怎麼說呢?一般來說,教學的過程都是老師教學生聽,老師指派作業學生寫,這樣的學習模式,久而久之,學生的學習態度,不像幼小時候「每事問為什麼」的主動學習了,老師要學生發表感想,卻回答「不敢想」,變成像等待餵食的鴨子,其實連鴨子都不如,鴨子餓了還會叫,而學生完全處於被動狀態,全失去了好奇心、進取心的學習樂趣,學習成效就大打折扣了,更談不上潛能的激發了!
  他強調「如果,我再當教師的話,希望學生熟悉了每一科的學習過程後,漸漸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由學生去進行。例如,教完一課國語的第一節後,老師一定指派『寫生字』的作業,既然學生已經熟悉了,就可以由學生自己說出『寫生字』的作業,變成學生自己要的作業,可使原先排拒老師指定作業的心理轉為接受的心理。又像數學的新單元,老師時常強調要多練習,並且常於課後指派作業。學生習慣了這學習方式後,老師就要暗示學生轉被動為主動,讓學生選擇作業的分量。這樣,學生手中有了釣竿般,又會使用釣竿的方法(各科的學習方法),老師只站在輔導者的地位,幫助學生學習,那一定是件快樂的事。」
  另外,這位教師還提出「戲劇表演式」的教學方式,在一個單元教學完成後,讓學生把學習內容以戲劇的方式表達出來,那將是結合:發表、製作、音樂、美術、想像、創意、團隊學習等的綜合活動,把學習變成有趣的遊戲般,學生各有自己可扮演的角色,是社會化的主動學習活動,一定是快樂的學習,學生會從這活動中,把所學的加以消化理解、思考、判斷、發揮創意,來表現出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更可以從中「識別」學生的潛能,而得到教育的大快樂!
  有人說,現在的學生「不怕」老師,所以,教學效果也比不上從前。這是很錯誤的觀念,老師是讓學生「尊重的、敬愛的」,不是毒蛇猛獸要人怕的。教學是一種情感的共鳴交流,學生總是因為敬愛某位老師而喜愛上這位老師所教的功課。如果因恐懼心理而被動學習,那能與喜愛而主動的學習效果相比呢?
  教師對學生付出真誠的一視同仁的愛,學生必以尊重敬愛來回報。日本學者曾以三杯水來實驗,實驗者每天對甲杯說愛它,對乙杯說討厭它,對丙杯就不理不睬。幾天後,從冰箱中取出這三杯結冰的實驗水,發現甲杯的結晶體很漂亮,乙杯的結晶亂七八糟,丙杯連結晶都沒有。水都會接受人的感情而起反應,學生更是敏感,老師投射出一視同仁的愛,或對某位學生的特別關愛,學生都會正面回饋的,甚至終身不忘師恩。反之,教師若對學生只有批評、挑剔、責罵、羞辱等反面的情緒刺激,學生必還以反向回應,造成兩敗俱傷的惡性循環,而教師的痛苦甚於學生!因此,教師對學生付出一視同仁的愛,是做個快樂教師的必修學分。
  有位母親對朋友說她的女兒上小一,老師教她認識三個硬幣,教了半天教不會,而被老師認為她的女兒笨。朋友聽了說:「不是妳的女兒笨,是老師不會教。」
最近看到一句話是:「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大人。」洪蘭教授引述的一句話說:「假如孩子沒有學好,是老師沒有教對。」為人師者,看了這些話,不知有何感想?古云:「教學相長」,就是指教師要從教學中不斷求進步吧!
  我想,要做個快樂的教師,一定要對學生付出一視同仁的關愛,而且能讓學生感受這種愛;再來就是盡心力去了解學生;最後是能夠讓學生主動找出學習欲望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有自信有創意,來實現教育的目標。「讓天賦自由」書中107頁有句話說:「優質教育取決於優質教學工作。」而優質教學應該是取決於快樂的教師吧!教師能夠經營一個快樂學習的班級,那是至大無比的快樂!是嗎?
  歷年的教育改革,都偏於課程標準,教材修訂等,而殊少重視真正的「教育推手──教師」應做怎樣的改變,以致教師總是以不變應萬變,也就是「怎樣考就怎樣教」,跟著家長陷在分數的旋渦裡掙扎痛苦,甚至落到親、師、生失和,或鬧上法庭的悲劇,教師還有何樂可言?孰令之!孰令之?

  如果,您是老師,祝您是位快樂教師!   0714完稿0923再修飾

百樣人極短篇 299 長女33歲

       百樣人極短篇 299 長女33             20110131初稿
  「我有個朋友的兒子,今年38歲,大學畢業,在電子公司擔任工程師,身高165,體重不超標,無煙無酒無賭,假日當宅男,或帶著小外甥去打籃球。有車子有房子有銀子,只欠孩子,因為沒有妻子。妳認識30上下未嫁的女孩嗎?」
  「我表妹33歲,專科服裝設計科畢業,在服裝公司工作,我舅媽曾經要我留意幫她介紹,我回去問問。」
  兩個已婚的人,關心孤男寡女的婚事。過了幾天,有了消息是,「我表妹是長女,她說,高雄離台南遠一點,因為我舅舅身體不好,她要在家就近照顧,不能嫁到台南來跟我作伴。唉!這樣的對象,表妹又錯過了!其實,表妹是長女,她還有一個妹妹也未嫁。舅媽身體還健康,她說路遠,可能是藉口。」
  【剖析】
  男的38歲,女的33歲,都已超過適婚年齡,為什麼一年拖過一年?原因很多,最大的因素,恐怕是個性吧!表姊的嘆息有理嗎?
  內向的男性,不主動追求婚姻,那有女子會送上門來?女子為了照顧多病的父親,而不願遠嫁。她為父親想,不為自己長遠的人生想,對嗎?
  我想,誤了婚姻的男女,大概在個性上都欠積極,有點優柔寡斷不乾脆吧。其實,日子是一天一天過的,今天能夠得去,明天也會過得去,如果,擔心未知的將來怎樣,那日子就會變成暗淡而快樂不起來了。要幸福還請即時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