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5日 星期四

百樣人極短篇 356 悔恨的父親

百樣人極短篇 356 悔恨的父親 20110512初稿 從前,我稱不上很富有,但有幾間店面出租,收入穩定,我也做點小生意,忙著賺錢,日子本來可以過得無憂無慮,誰知道養個敗家子,我才落到這地步! 本來,我這一生最自豪的兩件事,除了白手起家,再來就是老婆替我生個兒子,以為下輩子會有個依靠了。不料老婆早早離開人間,只剩我這兒子和我,所以,我特別疼他,無論他想要什麼都讓他滿足。我認為讓孩子不愁吃穿、生活無憂就是好爸爸,但我完全錯了。 其實,他小時候很乖,很聰明,想不到長大後,仗著向我伸手就有錢,終日不務正業,只知吃喝玩樂,又交了一群壞朋友,變成愛賭又染上吸毒惡習,怎麼勸也勸不聽,為了替他還賭債,我辛苦賺的店面一間一間認賠賣掉。我實在一無所有了,決心不再給他一毛錢,不料,他和朋友串通,製造假車禍來騙我,說是撞傷人要賠償。他花錢像流水,我被他搾乾了沒錢給他,就對我拳打腳踢,甚至還把我趕出去,忍心遺棄我,讓我流浪街頭。那段日子真是苦啊!活到一把年紀,還要每天翻垃圾桶找東西吃;冬天就靠幾張報紙蓋著睡,還有什麼做人的尊嚴! 唉!我那兒子在一次吸毒後,發生車禍身亡,我真是欲哭無淚,但想開了這樣也好,就當是上天為社會除害,也減輕了我教子無方的罪過!唉!只怪他的母親早死,我又只顧著賺錢,教子的觀念錯誤,造成這樣悲劇,下輩子落得孤獨,現在只得看著他的照片說說話,想再教他已太晚,悔恨也太晚了! 【剖析】 父母愛子女是天性,子女出生後要吃要愛也是天性。只是父母要怎樣愛他,給他怎樣的口腹滿足,這是大學問。這位父親的故事,是否給我們很大的震撼呢?我想,所謂教,要起共鳴才有效,填鴨式的方式是有害的,也就是要因材施教、適性施教吧!我相信,小時吃苦的孩子,長大才不會受苦。 父母怕孩子小時受苦而不讓他吃苦,結果呢?這位悔恨的父親故事,真是令人同情又震驚啊!

讀 德國媽媽這樣教自律

讀 德國媽媽這樣教自律 20150606初稿 作者 趙麗榮,以旅居德國所接觸到的德國媽媽,與自己教養女兒來對比,舉出實例來說明德國媽媽教養兒女的態度與做法,分成八部,以小故事來說大道理,值得父母與長輩參考。這本由野人文化出版的書,八部的重點如下: 1 能力大於成績--讓孩子成為獨立、完整的個體。成績與能力何者重要,答案是:死知識和活能力都要學習,但怎樣使學業好、能力強呢?請先讓孩子養寵物,教會孩子熱愛生命、付出愛心,從小能與寵物相處,長大就能和他人相處;擁有柔軟的心,比金子更可貴。為故事設計不同的結局,訓練孩子的邏輯思辨能力,獨力解決問題。讓孩子自己吃飯,孩子能夠自己完成,就不接受他人幫助;相信孩子的感受與判斷力,讓孩子自己作主。(養出有能力的孩子,請從小開始!) 2 身教重於言教!這句老話,德國媽媽做到的是:不必要的花費,幾塊錢也是浪費;從出生開始培養閱讀習慣;閱讀是最浪漫的教養;閱讀不僅為了知識,更是感受樂趣;孩子出了問題,自己要負責;跌倒了,自己站起來;父母坐得直,孩子就行得正;對孩子守信,說話算話;遲到一分鐘,也向孩子道歉;創造和諧的家庭氣氛,教出性格平和的孩子。 3 尊重優於權威 !德國媽媽說,愛孩子,就要讓他知道;父母不是權威,尊重、平等才是親子相處之道;讓孩子自主學習,不干涉,多鼓勵,讓創造力、思考力、想像力一次到位;替孩子制訂學習計畫,在德國是犯法;孩子也有自尊,即使孩子犯錯,也不能隨便訓斥。孩子成長的第一步,是學習如何爭辯;傾聽孩子,尊重孩子的發言權;父母寫悔過書,向孩子道歉;愛與被愛是最可貴的能力,孩子談戀愛是件好事。孩子犯錯,該體罰嗎? 4 吃苦好過吃補!適度「磨難」,是對孩子最好的鍛鍊。幼兒園就有「魔鬼教育」,旨在磨練孩子非凡的勇氣和膽量,才能保護自己。讓孩子在碰撞中成長,而不是在呵護中長大。孩子做家事,賺零用錢,體會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事。德國法律規定:孩子從六歲開始做家事。不讓孩子做家事,是害他不是愛他。能吃苦,才有本事享受幸福。多讓孩子接受身心靈磨難。孩子不好好吃飯怎麼辦。… 5 規則大於寵愛!寬容而不縱容,建立規則比說教更有效。(建立規則,按約法三章行事,父母會很省事。) 6 放養優於圈養!獨立從小教起,從小事入手,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7 自由大於現制!給孩子獨立空間,發展才會無限大!(這是父母的期望啊!) 8 自制甚於控制!從小建立理財觀,教會孩子存到第一桶金。德國幼兒園有二手市場,讓孩子學習交易常識;孩子領紅包時要對帳本,把孩子這年購買額外物品的錢從紅包中扣除。教孩子記帳,讓他知道亂花錢是欲望的放縱!小時候亂花錢,長大就不懂得節儉。我想,德國人教孩子對金錢的正確態度,比華人父母的方法具體而有效多了! 讀過:管教啊管教、日本媽媽這樣教負責及本書,我覺得三本書都寫出了教養所遇到的共同問題,如能熟讀其中一本,並活用之,就受用不盡了!

阿公喊Y A

阿公喊Y A 20140129初稿 早上九點多,我去看阿公。阿公聽到我的聲音,從電腦桌前轉身站起來,舉起右手,高喊一聲:「YA」,並且與我擊掌。 「阿公,您高興甚麼?」我沒有看見阿公這樣高興過。 「你猜呢?」 「阿公的文章又刊登出來了。」我知道到了民國103年,阿公就進入八十二歲,但這幾年來,阿公學會了電腦,延續了他六十年的寫作,時常有文章在副刊刊出。就在95年時,阿公的學生把阿公寫的紙本童話,貼在名為【林爺爺的故事寶盒】部落格上,七十四歲的阿公這時才學會電腦寫作,再把文章傳給學生貼上部落格。去年底,部落格停用,學生又替阿公架設臉書。 年初,阿公突然起念想自己把文章貼上,不要再電傳,麻煩學生。於是,他問學生怎樣學會在臉書上貼文章。學生說出方法,阿公回來試試,卻一再失敗。 阿公要我邊操作邊寫下貼文的步驟,阿公再照著做,試了好幾次才成功。但第二天,阿公卻失敗了,我只得再示範幾次,阿公說:「明天我再試試看,左鍵右鍵分清楚就不會錯,錯了,再喊救兵。」 看到阿公屢試屢敗,我跟爸爸說:「阿公真奇怪,明明是慣用右手,卻用左手操控滑鼠,這樣簡單的複製、貼上動作,老是學不會。」 「阿公是想找出正確的方法,才有信心照著去做。」爸爸說。 現在看到阿公高興的樣子,我猜阿公又有稿費賺了,阿公卻說: 「不是,」八十二歲的阿公笑著:「我剛才貼了兩篇文章,我真的學會了!不要再麻煩你了。」 接著阿公有所感說:「成功是要付出代價的。」 「要付什麼代價?」我馬上問。 「成功要付的代價是一次一次的失敗,不被失敗打敗才會有成功。」阿公說。 我想阿公這麼快樂,是從失敗中嘗到成功的果實美味了! (本文刊於104年6月23日的華副)

2015年6月17日 星期三

百樣人極短篇 355 護士的本能

百樣人極短篇 355 護士的本能 20110511初稿 33歲的藍妙恩,護理專科畢業,曾經擔任幾年護士,後因結婚又因健康檢查時,發現自己罹患卵巢癌,但丈夫前段婚姻有兩了孩子要帶。她說:「我想用媽媽的角度去帶這兩個孩子,所以我要經歷生產、體會媽媽的心情,決定不摘除卵巢,先生也很支持我想懷孕的決心。」 於是,她就不做化療,而是試了17次排卵針,後來果然如願受孕。為了腹中的胎兒,她每天都小心翼翼,希望能夠順利生產!就在懷孕五個月的去年8月13日,她和先生乘客運車從台北到高雄時,司機不慎撞上岡山收費站。她回憶說:「當時車子一陣天旋地轉,玻璃碎片飛進車內,車上物品亂飛,夾雜著尖叫聲,我看到有人滿臉是血,原來是他的眼鏡玻璃碎片刺傷眉心,我趕緊替他包紮,直到處理告一段落後,才感覺到自己肚子疼痛,趕緊自行就醫,才發現是撞擊後,胎盤有脫離的危險!」 幸好老天爺讓她留住寶寶,經過幾個月的調養,到11月底,早產的兒子順利出生。她打敗了病魔,病情也很穩定。客運公司的人去慰問她,稱讚她的勇敢。她說:「當時只是憑著當過護士的本能想幫人,並沒有想到自己懷孕。」 客運公司表示,藍妙恩的樂觀勇敢,傳達了愛與希望,跟公司以「向日葵」的企業精神一樣,因此,將聘請藍妙恩的兒子擔任公司的「向日葵小天使」,可以免費乘坐公司的客運車到20歲。 【剖析】 人人都有各種本能,「求生的本能」是天生的,「護士的本能」是後天培養的。人除了天生的求生本能以外,還有什麼本能呢?還有善、孝等,至於後天的本能,只要有興趣、毅力,都可以培養出各種本能。 人是活在後天的環境中,如何培養自己的後天本能,讓自己也能像故事中的主角一樣,可以戰勝病魔或缺點,成為樂觀勇敢的典範,那是多麼美好啊!

正常人

正常人 20150521初稿 「不過以佛洛伊德的觀點,沒有一個人是真正正常的,」我知道佛洛伊德是個心理學家,但不知道他說過這樣令我震驚的觀點。作者接著說:「神經科學也證實了,某一方面才賦的過度發展,很可能是另一方面的不足。」作者又進一步說: 「所以有一種說法,一個有自閉症又具有非凡天才的人,通常是繪畫或數學,當他發展出比較接近『正常』的社交和語言能力時,會逐漸失去他的特殊天才。」作者所以說這些話,原來她就有一個自閉症的兒子李柏毅。 這位母親簡靜惠在【愛在當下】這本書的前言--對我來說,他就是一個畫家。劈頭就寫著:「我的兒子有自閉症,我的兒子當選了二0一三年台灣十大傑出青年。」孩子得到傑出青年的榮譽,母親應該高興才是,她卻接著說: 「此時此刻,千頭萬緒湧上心頭,我想起社會大眾對自閉症孩子的閒言閒語,『啊,他們都是不事生產的「米蟲」啦,消耗這個社會的資源!』」我們正常人能體會有個自閉症孩子的母親心情嗎?她承受的壓力有多重嗎? 她在書中寫著:「自閉症三大行為特徵便是:與人溝通困難、重複性的動作、有社交障礙。」這樣不正常的人,怎能長大?怎能獲得十大傑出青年的榮銜? 原來她的兒子李柏毅,一歲半時確診罹患重度自閉症,七歲時被鑑定為藝術資優天才,十歲時獲選洛杉磯百大傑出少年,十三歲舉辦第一次畫展。原來李柏毅的非凡天才是繪畫!到現在二十幾歲了,已在全世界各地舉辦過無數次獲得好評的畫展,現在還在繼續畫畫。 這樣有天分的自閉症孩子,李柏毅有嚴重的與人溝通困難、重複性的動作,常常是一雙手整天畫個不停,氣得母親早年對他大喊:「不要再畫了好不好?!」但這母親還是讓他畫,其艱辛的種種教養過程,書中有具體描述,實在不是常人所能忍受的,能夠做得到的。怪不得世界上只有偉大母親,卻沒有偉大父親了。 顯然的,李柏毅不是所謂正常人眼中的正常人,雖然他比所謂的正常人更有成就。但所謂的正常人卻歧視他,在他沒有成為畫家之前,不給他正常的對待,使他的親人深感不平而困苦。我真奇怪,為什麼有人總以自己的「正常」去批判別人的「不正常」,甚至霸凌他;對跟自己不同的人,像溝通困難、社交障礙、身體異狀等,就以非我屬類去對待他,甚至傷害他!霸凌悲劇層出不窮,這是甚麼道理啊! 但有人自認是正常人時,有時卻強調說:「我跟別人不一樣。」是的,誰愛跟別人一樣呢?只是,有時候又喜歡跟別人一樣。這才算正常人嗎?正常人都這樣矛盾嗎?那麼,正常人有標準條件嗎?還是人言人殊,各有所欲呢? 既然「沒有一個人是真正正常的,」那麼 ,請尊重「個別差異」吧!請尊重彼此的「不正常」,不以異樣眼光對待自己認為「不正常」的人,讓自閉症等「不正常」的人,也得到「愛在當下」的正常待遇,使人的世界正常地發展下去! 注:【愛在當下】一書,作者李柏毅(畫作)簡靜惠(文字),平安文化出版

有責任心的人

有責任心的人 20150527初稿 兒女談戀愛了,父母問:「你們選怎樣的人,做伴侶?」 「有責任心的人。」如果你兒女這樣回答,你會滿意嗎?但是怎樣教出有責任心的兒女呢?請看【日本媽媽這樣教負責】,孫玉梅 著,野人文化出版。 這是一本有人物,有對話,有情節,有道理的書,常常以華人父母與日本父母來比較,可以輕鬆讀,卻會留下深刻印象又獲得啟發的書。 33頁:「世上沒有壞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那麼,要怎樣教孩子呢? 86頁:「試著讓孩子當家。」孩子從小開始,孩子能做的事,盡量放手讓他做。像洗衣、煮飯、買菜等,都可讓孩子當家去做,從中培養出負責的孩子。 要教出負責的孩子,父母需要注意做到的地方很多,書中列舉的有: 109頁:別替孩子做決定,給他選擇權。 111頁:父母尊重孩子,孩子才會尊重父母。(我想尊重跟溺愛不同吧。)書中說,孩子有自尊心,才能樹立自信。(我想,能自尊又自信的人,才有負責的能力。) 150頁:一切都要透過勞動獲得。書中父母都鼓勵孩子打工,好嗎? 158頁:孩子的自信與自尊,來自於父母與師長的公平對待。我覺得要親師要做到「公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正是「分不平,打到二九夜」。如何讓孩子心服口服的公平,這學問可大啦! 169頁:孩子犯錯時,不用急著責罵。我想,不急著責罵,要讓他申訴嗎? 174頁:孩子是看著父母的背影長大的。也就是說:身教重於言教。我想,我們是否常看到:言教多於身教的父母呢?教養時情緒多於理性的父母呢?多少父母願意改掉自己的壞習慣呢? 179頁:讓孩子盡情哭個夠。183頁:日本人有一種說法:愛哭的孩子長得快。我對這句話存疑,但相信哭個夠,肺活量可擴大吧。下列的話,我有同感: 190頁:不管教,就等於放任--教好孩子,才是對孩子最大的愛。 193頁:孩子就像一棵樹,在成長過程中,父母必須適時砍掉多餘的枝蔓。 195頁:優秀的父母應該具備敏銳的觀察力,…… 197頁:自重而不自私--讓孩子懂得分享,學會與人合作。 254頁:孩子的成長過程,如果只有陽光沒有風雨,孩子就無法體會到完整的人生,也不利於孩子堅強意志的培養。 265頁:節省的孩子比較能吃苦。258頁:節省,是為了真正的富有。我想真正的富有是不跟人比較,而能知足常樂。 282頁:自己做玩具--開發孩子的創造力。我想,讓孩子喜歡動手做是關鍵。 我想,一個有能力負責的人,也必是一個快樂的人,因為他能自尊又有自信。

2015年6月11日 星期四

真實的快樂這本書

真實的快樂這本書 20120603初稿 【真實的快樂】這本書,作者塞利格曼,譯者洪蘭,遠流出版。 誰不想快樂呢?誰不想真實的快樂呢?作者在書中從心理學知識,「帶出更多關於正向情緒,還有個人長處和美德的知識,幫助我們追求真正的美好人生。」 作者從「正向情緒和正向性格」的「正向心理學指出一條可以到達高貴目的和超絕意義的可靠道路。」正向心理學的研究,作者書中引述了修女與大學生的故事,指出正向情緒,「竟然可以預測壽命長短及婚姻幸福。」又指出「正向的感覺是來自長處與美德,自己賺來的才是真正值得的快樂感覺。」 書中先指出六項基本美德:智慧和知識;勇氣;人道與愛;正義;修養;心靈的超越。書中附有【情緒問卷】,我們可以作作看,就可以知道自己的快樂有多少。在「幹嘛要快樂」中,可以測驗一下自己的【正向情緒和負向情緒量表】,藉以認識快樂的種種面貌。書中進一步問:「你可以讓自己快樂很久嗎?」於是提出「快樂的公式」供参考,又從金錢、婚姻、社交生活、負面情緒、年齡、健康、教育、氣候、種族和性別、宗教各層面來討論快樂。 5 對過去滿意 這章指出:對好事我們不感恩,對壞事我們誇大,這兩種行為是使我們不滿意的原因。有兩種方法可以造成改變:感激會放大好處,寬恕會解除壞事情抓住你的力量,甚至可以將壞的記憶轉變成好的。,我想,有些人被過去的負面情緒所苦,真要學學書中提到的感激、寬恕與遺忘。書中附有量表可供評估,並評估你的生活,以增加你的生活滿意度,也就增加快樂了。 6 對未來的樂觀 未來可能有好的事情,和不幸的事情。作者要我們分辨「好事情和不幸事情的永久性和普遍的原因,及暫時性和特定性的解釋。」是造成希望與絕望的成因。因此,書中提供「樂觀量表」,讓自己認識樂觀的各種面貌而採取因應之道。對於不愉快事件,作者指出的因應之道是:檢視自己的念頭;想想怎樣的後果;自我反駁和激勵。作者要我們「學習與自己爭辯」,使你的反駁有說服力,方法有四:證據;其他的可能性;暗示後果;用處。並且寫下「你的反駁紀錄」。我想,能夠這樣做,一定能消除不愉快事件的不良影響。 7 眼前的快樂 這章中,要我們區分愉悅有:身體的、高層次的之分,也有「增強愉悅」的方法:習慣化;鑑賞含與別人分享、建構記憶、自我恭賀、銳利你的觀察力、吸收:淨心。有美好的一天;滿足感。作者從實例說明,值得注意。 8 再談長處與美德中指出:六種無所不在的美德:智慧與知識;勇氣;人道與愛;正義;修養;心靈的超越。 在9 個人的特長中指出,建構長處與美德並不是學習、訓練或制約,而是發現、創造與擁有。書中指出「才華與特長」的不同,再列出24個長處。分開來說,屬於智慧與知識的長處有:1好奇心:對世界的興趣;2喜好學習;3判斷力:判斷性思考、開放胸襟;4原創力:實用智慧、街頭智慧;5社會智慧:個人智慧、情緒智慧;6觀點見解。屬於勇氣的:7勇敢與英武;8毅力:勤勞、勤勉;9正直:真誠、誠實。屬於人道與愛的:10仁慈與慷慨;11愛與被愛。屬於正義的:12公民精神:責任、團隊精神、忠誠;13公平與公正;14領導能力。屬於修養的:15自我控制;16謹慎、小心;17謙虛。屬於心靈的超越:18對美和卓越的欣賞;19感恩;20希望:樂觀、對未來充滿期待;21心靈上、有目標的、信仰、宗教的;22寬恕與慈悲;23幽默與好玩;24熱忱、熱情、熱衷。書中有「個人長處統計」,知道自己的長處,每一天在不同的場合盡量展現你個人的長處,以得到最多的滿足感與真實的快樂,來達到一個有意義的生活。請找出自己的長處,並盡量去展現吧! 最後的第3篇「在生活的華廈中」,作者要我們在「三個生命之環──工作、愛情和為人父母中,盡量的使用個人長處,得到真實的快樂和大量的喜悅。」 這章中談到「工作與個人滿足」中分別:職業、事業、志業的不同,指出用個人的長處去選擇工作,能將職業、事業轉化成志業,使工作充滿滿足感,你就開始走上美好生活的大道了。 11愛這章重點在談婚姻,指出認識配偶的長處,都可以引你走向愛。只是,相愛容易相處難,因此,作者建議夫妻一週要有五小時的共處時間;我覺得共處容易,但溝通難,難在言語交談時。書中舉了說話者與聽話者的實例,最值得深思。言為心聲,說話是情緒的產物,要認識或掌控彼此的情緒而理解對方說話的真意,是很困難的。因此,才有「你不瞭解我的心」的怨嘆。因此,諒解、尊重、接納再處理,就成為傾聽者的一種修養功夫了。多少夫妻因語言而嘔氣、反目,真是因小失大了,可惜啊!誰不在追求婚姻的幸福呢?這章宜多用心體會,一定對自己有益。 12教養孩子這章,指出做父母最快樂的事應該是建構孩子的正向情緒和人格特質,而不是去化解他的負面情緒,消除負面人格特質。作者以教養自己的兒女為例,詳細寫出他的方法,值得有心的父母用心觀摩學習。我想,建構孩子具有正向的情緒,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也是孩子給父母的最佳禮物。這章作者提供詳細的建構孩子正向情緒的八種方法,和建立孩子的長處等,書中提出的八種方法是:1跟你的嬰兒睡覺2同步遊戲3「是」和「不」4讚美與懲罰5兄弟鬩牆6睡覺前遊戲7達成協議8新年新希望。都是教養常遇到的困擾,父母請不要錯過。 13總結中,只有一頁半,14意義和目的這章中,卻與一位學者大談人生的意義與目的,我覺得全書結尾這一段,是可供品味的。作者寫著:「美好生活來自每一天應用到你的個人長處;有意義的生活還要加上一個條:將這些長處用於增加知識、力量和善意上。能這樣做的生活是孕育著意義的生活,假如神是生命的終點,那麼這種生活是神聖的。」 願您閱讀這本書,天天都展現自己的長處與美德,獲得真實的快樂!

百樣人極短篇 354 樹木與樹人的熱情 20110430初稿

百樣人極短篇 354 樹木與樹人的熱情 20110430初稿 61歲的小學老師陳滿玉,喜歡植物,走到哪裡都會留下綠足跡,待過的教室、辦公室,都會有她栽培的小花小樹,開闢成綠色小天地。 不久,她接下自然科課程並兼任總務主任。她說:「我把綠化校園與課程結合,讓小朋友参與環保和綠美化的工作,教他們利用廚餘堆肥來種菜、種樹,小朋友忙得興高采烈,不亦樂乎。他們在做中學,當蔬菜收成時,他們興奮滿足的神情,也是給我一次又一次的喜悅與鼓勵,是這輩子都忘不了!」 他擔任總務主任後,把禮堂旁堆置廢棄物的空地變成「後花園」。她和學生把垃圾清理後,利用廢棄的建材,敷地磚、架棚子,種植各種花木,成為一座小花園。更有小朋友把家裡的聖誕紅移到園裡、把芭樂種子帶來培出樹苗,老師們也把桌上的盆栽移植出來。她說:「在整理花園時,看到花開花落,是實施『生命教育』的好機會。」 她已經教學42年,看到有些年輕老師已計劃退休時,她說:「我從未考慮退休,因為無論再多再煩的事,只要睡一覺起來,我又會精神飽滿,無論樹木或樹人,都是我每天生活的重心。教育工作和栽培植物的道理是相同的,都需要細心灌溉、照顧,而我能夠每天一邊作育英才,一邊培育花木,真是賞心悅目,快樂又幸福!」 【剖析】 熱愛工作的人是快樂又幸福的,真羨慕這位陳老師呢! 讓學生從做中學,讓學生共享做中學的成果,使學習變成有趣又能充實知識的事,感受在快樂中學習的能量,進而樂於工作、樂於學習,奠定終身學習的熱情,才是成功的教育吧!

文 章 之 母

文 章 之 母 民104年6曰刊於中國語文696期 失敗為成功之母,需要為發明之母,那麼,什麼是「文章之母」,有了文章之母,是否可以寫出好文章呢? 如果問學生:「你寫作文要給誰(對象)看?」回答一定是:「給老師看。」再問:「為什麼要給老師看(目的)?」答:「給老師看,才有分數。」 想想看,學生抱著這樣的心態寫作文,會寫好作文嗎?會把自己真誠的情感,寫出深刻的感受嗎?會勇敢地表達自己的見解嗎?還是只能寫出不痛不癢,平淡無奇的文字呢?或是內容貧乏,只寫了一些有氣無力的詞句呢?或是「文中無人」,不知所云呢?這樣漫無對象又無目的的作文,怎有可讀性,引起共鳴呢? 請看朱自清的:春。作者的目的是與大眾分享他對春景的深刻感悟,寫出春天的種種蓬勃生機(這是必須寫得完整的主要內容,才能讓人讀了有同感),而以娃娃、小姑娘、青年的比喻,是希望讓春天「領著我們上前去。」是有所悟的,也是作者這篇文章的寫作目的。寫出完整的所感,所悟才能引起共鳴。 彭端淑的:為學一首示子姪。對象很明顯的是子姪。目的是:為學。為學的範圍很廣,作者只是針對原則:為學要能自立,來跟子姪表達自己的看法。 周敦頤的:愛蓮說。他的目的,在讓大眾(對象),從比較的寫法中,明白他愛蓮的理由。(請注意,本文所指的各篇文章的目的,也就是該篇文章的內容。) 琦君的:下雨天,真好。目的在與大眾(對象)分享她在下雨天感受到的歡樂。 朱自清的:背影。目的在對大眾抒發自己對父愛的體悟。以「背影」為場景,並與父子的心情、對話、動作來烘托,使人感動,是篇最佳範文。 陳之藩的:失根的蘭花。目的在對大眾抒發自己飄零異邦的感觸和懷念祖國的赤忱。 劉禹錫的:陋室銘。目的在與他人說明自己的一種人生態度。 羅貫中的:空城計。目的在向人敘述一種事實。 王鼎鈞的:得理讓人。目的在以實例說服眾人,凡事固然要求「得理」,同時也必須懂得「讓人」。 李文炤的:儉訓。目的在向人說明節儉的重要與原則。 陳黎的:聲音鐘。目的在向人呈現一種景象,並說出自己的感受。 寫作的對象與目的就是文章之母,約有以下幾種:與人分享自己的感受與領悟、向人表達自己的看法、理由、抒發自己的體悟、感觸、懷念、說明或表明自己的態度、敘述一種事實、說明一種道理的重要與原則、呈現景象與感受。…. 作文時有了要分享或抒發或傾訴的對象,才能選擇適當的表達方式,就像對父母、師長與同學講話,口氣雖然不同,下筆卻會真情流露,文詞也才會增色精采。作文有目的,就像做事有動機,有目標一樣,才會有熱情去完成。所以,審題後選出明確主題下筆寫作時,只要把自己所感所悟的內容,依著自己的目的完整地寫出來,讓別人(對象)看了能夠明白,能夠對文章的主題(目的)起共鳴,就像「春」等文章一樣,成為一篇佳作,這就是「文章之母」的大功勞啊!

2015年6月4日 星期四

作文能力練習之1寫事件與感悟

作文能力練習之1寫事件與感悟 20120829初稿 把事件寫清楚,還寫出自己的感想或領悟,是作文的基本能力。請看題目: 星期日(誰都有星期日,你的星期日是怎樣過的呢?有所感所悟嗎?) 文例 父親穿著白衣黑褲,毫不費力地在塗油漆,到處粉刷,不知重複了幾回? 母親跪著在擦地,一丁點的髒東西,也瞞不過她銳利的兩眼。 妹妹騎著車,到處兜風,彷彿附近都跑遍了,尋找她甜蜜的園地。 姐姐跟哥哥吱吱喳喳,彷彿在研究高深的學問。 而我的任務只有寫字和啃書,真不是滋味! 光陰似箭,一個上午的時間如炊烟一樣雲消霧散,不知到哪裡去尋回! 父親用他的時間,換得了門窗的煥然一新;母親工作的成果,是光亮乾淨的地板;哥哥姊姊得到了滿腦子的學問;妹妹尋找到許多玩伴;而我呢?所獲得是甚麼?沒有人知道。(文例引自絕版的【國中作文觀摩】一書,以下各練習皆同。) 賞析 這是一篇美得像花朵的短文,但花是會謝的,所以有些微憂傷,才能有所感。 前五段寫六個人,做五件「事」,都寫得真切生動,那是寫了「動作」的效果,值得學習。第六段的比喻,已透出「憂傷」的情。結尾以「比較」筆法寫別人的收穫和自己的茫然,是有「餘味」的感悟,與人分享,留給讀者「想像的空間」,是很好的結尾法。作者心中的主題是:茫然的星期天,作法是看別人想自己。 這篇寫了六個人,但自己才是主角,從自己來看別人,字數也多,值得注意。 從頭身尾作文法來賞析,這篇先寫身,頭尾合在一起了。 練習寫動作與感悟,如下列題目: 我的星期日。寫自己在星期日這天做了甚麼事,要具體生動地寫,學習星期日一文的寫法,寫出怎樣做的動作,並自然地寫出做這些事後有甚麼感悟。 或選出:快樂、無聊、煩惱、難忘……做頭,再分開詳細寫出的身:事實經過,與人分享,讓別人看了也同感,你的作文就達到目的了,可以得高分了。 如果,你會寫別人的星期日來與自己的星期日做對比,可以使文章更有可讀性,但不要忘了,你才是主角喔。

百樣人極短篇 353 親子玩家家酒

百樣人極短篇 353 親子玩家家酒 20110429初稿 黃昏的時候,一個爸爸跟上小一的兒子在家門前的小公園裡玩家家酒。 他們沒有摘樹葉,也沒有堆砂子,而是豎起溜滑梯。兒子對著溜滑梯的貼紙問:「爸爸,買什麼?」 爸爸:「買蘋果。」 兒子伸手去抓一下貼紙,說:「蘋果一個5元。」 爸爸:「這是十元,找五元。」 兒子伸手去接說:「找回五元,還要買什麼?」 一個鄰居老伯看到這對父子玩家家酒,就問那父親:「你教孩子玩的嗎?」 「不是。他自己把溜滑梯豎起來,說是要玩買東西。」父親說。 【剖析】 玩家家酒,讓孩子從生活經驗中學習,也是從遊戲中學習的最好方法之一。 玩家家酒,讓孩子的想像力得到發展,又可以從遊戲中增進親子關係,真好! 這位父親真會利用機會教育,利用孩子對買賣的興趣,來教數學。其實,在日常生活中,處處都跟數字相關,也跟數學相關,只要父母能像這位父親一樣,從遊戲中讓孩子學習數的大小、加減等觀念,也許長大後就不會怕數學了。 用心的父母,會靜觀孩子的發展、變化,滿足他的好奇,給他學習的機會,並幫助他、成就他,增強的各種能力。

生氣是沒用的

生氣是沒用的 20150521初稿 「別太任性。人和人中間的關係,生氣是沒用的。」讀【餘音】到這裡,我停下來想這句話「生氣是沒用的」。父親接著對女兒說:「我已經老早不生氣了,你的火氣卻這麼大。」 誰沒有生氣過呢?想想,生氣代表自己的存在,甚至是一種價值,而不僅是一種表達而已。問題是生氣能解決問題嗎?生氣有用嗎? 書中的女兒寫著:「父親的聲聲咳嗽,不是傳到我耳朵裡,而是打在我心上。…我突然對父親有更多的同情,我討厭母親淡然無動於衷的臉。」於是,女兒生母親的氣,父親卻說:「人和人中間的關係,生氣是沒用的。」 我想每一個人每一次生氣,都是有原因的。原因是誰惹了你,還是你惹了誰而生氣。我覺得自己生氣,代表自己不如意;不如意又是因為某人某事不能滿足自己的要求,或不肯為自己的要求而改變。生氣都是事出有因的,只是那個因卻是最複雜的「人和人中間的關係」,就是現在所說的人際關係,也就是最難處理的一種關係,因為複雜關係的根源起於複雜的人性。怪不得有句話說:「來自不同家庭的男女,相愛容易相處難。」唉!男女之愛易,為何不是夫妻之愛亦易呢?人和人中間的關係,除了生氣外,沒有別的相處之道嗎? 不幸的是,有人面對人際關係時,不僅生氣,還氣憤說:「氣死我了!」好像他生氣是有理的,可是,這理是公的理,還是婆的理?「氣死了」有用嗎?俗話說「氣死驗無傷」,要討個公道都沒有證據呢! 「氣死驗無傷」的傷,是傷在血肉心肝,比驗有傷的傷更傷人吧!是嗎?我們是否要學【餘音】中的父親:「老已經早不生氣了。」而從今天起不再生氣呢? 有位八十幾歲的老翁也說:「我早就把他氣我,轉為我笑他了。笑他無知,笑他氣我之前卻先傷了自己,笑他…但我也憐憫他『氣死驗無傷』。不是嗎,生氣只是先傷害自己,然後再傷害他人,導致兩敗俱傷而已。」我想,要避免兩敗俱傷,知道「生氣是沒用的」,那就學學老翁,把心中即將爆發的怒氣,轉為笑在心裡的和氣吧! 注:【餘音】,徐鍾珮著,純文學出版。